• <tt id="iiii0"></tt>
    <li id="iiii0"></li>
  • <li id="iiii0"><table id="iiii0"></table></li>
    <li id="iiii0"><tt id="iiii0"></tt></li>
  • <tt id="iiii0"></tt>
  • 當前位置:首頁 > 排行榜

    張光斗:為抗戰發電 以水電救國

    發布時間:2025-09-19 16:41:49 丨 來源:三峽小微 丨 責任編輯:


    中國“水電泰斗”張光斗先生在自傳《我的人生之路》中,追憶了抗戰烽火中的崢嶸歲月,展現了水利報國的赤子情懷與筑壩發電的堅守精神。

    青年時投身抗戰烽火,以水利技術守護家國;新中國成立后扎根建設一線,用智慧筑牢水利根基;改革開放后仍堅守崗位,為世紀工程嚴把質量關——作為我國第一批自建水電站的技術負責人,張光斗先生參與了三峽工程、密云水庫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張光斗先生踏遍江河,以水利報國的畢生實踐,見證中國水電事業從微小貧弱走向波瀾壯闊。

    “如果祖國都亡了,我念書還有什么用”

    1912年5月,張光斗出生于江蘇省常熟縣一個貧寒家庭。他從小學習刻苦,15歲就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預科班,3年后順利升入本校學習土木工程。1934年7月,張光斗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水利工程專業,立志水利報國。獲得碩士學位后,張光斗考慮到自己在力學和土力學方面的不足,又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工程力學專業,師從時任哈佛大學工程研究生院院長威斯脫伽特教授。其間,張光斗結識了世界著名大壩設計專家、美國國家墾務局設計總工程師薩凡奇,并與他建立了很好的友誼,后來他促成薩凡奇先生訪華。

    當時,美國種族歧視之風盛行,張光斗常常受到歧視。他在給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的信中寫道:“美人對國人頗輕視,常以中日事件譏諷吾人。生只能忍受,自加勉勵,埋頭求學以備翌日為國家盡力,而精神之痛苦非在國內所能受得者?!奔覈鴳n患,為不久之后張光斗回國抗日打下思想基礎。

    “七七事變”爆發后,家園被毀、山河破碎,張光斗決定放棄攻讀工程力學博士的計劃,毅然回國參加抗戰。他給清華駐美辦事處孟智和導師威斯脫伽特教授寫信,表明要回國參加抗日救國。孟智回信勸他不要回國,認為回國后他能做的工作有限,導師也希望他繼續留在哈佛學習,將來學業有成再報效國家。

    抗日戰爭的消息,就像重錘敲在他的心上,愛國心切的張光斗在給導師的回信中說:“如果祖國都亡了,我念書還有什么用?”

    1937年7月底,25歲的張光斗抱著對中國水利事業的雄心壯志,離美回國。他非??释渡斫ㄔO一線,以水電技術報效國家?;氐侥暇┖?,他婉拒了時任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施嘉煬教授讓他在云南大學任教的邀請,只為尋找能直接服務抗戰的工作。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副主任錢昌照推薦他到重慶龍溪河水力發電工程處工作,抓緊建設一批水電廠,為兵工廠生產提供電力保證。

    去重慶途中,船過長江三峽,山高谷窄,水流湍急,張光斗不禁感嘆:“好一個優越的水利水電地址!”他想起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構想。彼時國難當頭,必須贏得抗戰勝利,才能集中力量興修水利、振興國家。他相信,將來有一天一定能夠實現建設三峽的宏偉藍圖。

    1937年11月,他來到四川省長壽縣龍溪河水力發電站。當得知這里的水電資源直接供給兵工廠,是抗戰軍工生產的“能源命脈”,他當即決定留下。

    當時,龍溪河上計劃開發建設四個梯級水電站,即獅子灘、上清淵硐、回龍寨、下清淵硐。由于獅子灘水電站有較大水庫,是龍頭工程,工程處擬定先建設獅子灘水電站。張光斗擔任副工程師,主要負責大壩設計工作。獅子灘水電站位于重慶市長壽區偏僻山區,工作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因為電站建設是為了支援抗戰工作,張光斗和同事們工作很努力,熱情很高,僅用半年就完成了設計圖紙。

    由于國家困于戰事、財力不足,原設計裝機40兆瓦的“獅子灘大電廠計劃”無法實施,工程處提出先修建裝機容量僅1500千瓦的桃花溪水電站,以解決沿海工業大量內遷重慶的用電需求。張光斗奉命主持桃花溪水電站的設計工作。

    1939年下半年,桃花溪水電站建成。隧洞所在的山坡有一處砂巖與頁巖的垂直接縫,由于地質工程師錯畫了接縫位置,工程向坡內移了近10米。桃花溪水電站通水后,隨即發生工程事故,好在并沒有受到重大損失。但這件事讓張光斗終生引以為戒,從此他給自己立下一個鐵規矩:凡是做水利工程設計,或者對一個工程問題做出判斷,必須親自到現場核查地形、地質條件,掌握第一手資料。這件事發生60年后,88歲高齡的他擔任三峽工程質量檢查組副組長時,依然堅持這個規矩,即使行動不便,仍堅持親自到施工現場查看。

    張光斗扎根四川抗戰后方,主持設計校核桃花溪水電站,參與設計下清淵洞、鯨魚口、仙女硐等水電站,建成我國首批自主設計、施工的1000千瓦以上水電站,為國防工業提供關鍵能源。這些水電站規模雖小,卻都是靠中國自己的力量設計的,也是張光斗等工程師們水利報國的事業起點。80年后的今天,這些小水電站仍然保存完好,運行如初,銘記著中國水電建設的初心。

    “我是中國人,我不能離開我的祖國”

    在完成我國第一批1000千瓦以上水電站自主設計施工建設過程中,張光斗結合地形地質創新施工方法,保障了電站順利投產運行,保障軍工生產供電,支援了抗戰,也為我國水電事業自行設計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推進抗戰小水電站設計建設過程中,張光斗意識到,要想更好地為國家服務,不僅需要具備建設小型水電站的能力,更需要積累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設計建設經驗,盡快補齊國內技術團隊的短板。1942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決定派31名青年工程師赴美學習大型工程建設,將來參加國內工業建設,張光斗也在選派之列。

    1944年,薩凡奇博士率領美國專家組順利訪華,并提出想去三峽查勘。當時日軍占領宜昌,西陵峽很不安全,薩凡奇博士最終乘坐小火輪到三峽平善壩,從幾公里外用望遠鏡遙望南津關壩址。他看到西陵峽山高谷窄,水流湍急,確實是非常優良的水電站壩址。

    1945年冬,薩凡奇博士再次來華。張光斗協助其編制形成《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這就是著名的“薩凡奇計劃”。

    來華工作的美國聯邦能源委員會總工程師柯登曾多次勸張光斗舉家遷往美國,卻遭到張光斗婉言辭絕。他坦率地對柯登說:“我是中國人,是中國的老百姓養育了我,我不能離開我的祖國。我有責任為祖國的建設效力,為養育我的老百姓服務?!?/p>

    1948年,時任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總工程師的張光斗為了保護三峽勘測論證的水電資料,在中共地下黨進步人士的幫助下,成功置換了國民政府要求運往臺灣的珍貴資料。這些檔案資料中,有當時20年全國水力資源普查資料,有早期三峽工程相關水文地質資料,有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文資料,還有全國部分水利工程的設計檔案,對于新中國水利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我們有信心、有志氣建好三峽工程”

    抗戰勝利后,張光斗的水利報國之路也未停步,他在水利工程建設與教育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

    他的足跡踏遍祖國的大江大河——

    1951年,張光斗主持“黃河人民勝利渠”渠首閘設計,首次在黃河下游成功嘗試“破堤取水、引黃灌溉”,為下游引黃灌溉開創了行之有效的道路,工程惠澤黃河下游焦作、新鄉等3市12縣,灌溉區糧食產量增加了11倍。

    1955年,張光斗在全國范圍內首創并建立國內首個水工結構實驗室(后來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指導新安江水庫建設的調整和新豐江水庫的改進加固。

    1958年,張光斗擔任密云水庫總設計師,他針對當地地形地質條件,在設計中大膽創新,在國內率先采用薄黏土斜墻壩、地下混凝土防滲墻、壩下導流廊道三項國內新技術,最終實現“一年攔洪、兩年完工”的目標,獲國家領導人肯定。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張光斗先后為官廳、丹江口、葛洲壩、二灘、小浪底、三峽等數十座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提供技術咨詢,對工程樞紐布置、結構設計提出許多寶貴的建議。

    張光斗嚴謹敬業的工作精神在國內外水利水電工程界有口皆碑。20世紀80年代的葛洲壩工地,為了檢查二江泄水閘護坦表面混凝土過水后的質量情況,他堅持乘坐“沉箱”潛入水下,親自去查看施工質量。駕駛沉箱的工人師傅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大歲數的老人還敢坐沉箱潛到江底下去工作”。20世紀90年代,為了檢查導流底孔過水面混凝土平整度施工質量,他堅持攀爬40多米高的腳手架,爬到大壩底部的導流底孔,用手摸到混凝土表面仍有凸凹不平的麻面時,堅決要求施工單位按照設計標準返工修復。

    張光斗先生對長江有著深厚情結。在60余載工程技術生涯中,他最難以釋懷的是三峽工程。他積極支持三峽工程前期研究工作。1949年,張光斗到清華大學任教不久,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簡稱長辦)開始勘測三峽工程,聘請張光斗為技術顧問。1958年,黨中央成都會議決定勘測設計三峽工程,張光斗多次去三峽查勘,參加長辦組織的三峽工程設計和研究工作。

    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水利部審查通過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經大會投票通過,決定修建三峽工程。這一年,張光斗先生正好80歲。

    作風極其嚴謹的張光斗先生是三峽工程的設計審查和把關人。1993年5月,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簡稱三峽建委)在北京組織召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初步設計報告》審查會,會議聘請張光斗先生為審查核心專家組組長,主持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審查。在匯集10個專家組、126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張光斗慎重研究、反復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終審查意見。面對300多萬字的三峽工程設計報告,他特別強調要抓住設計中的關鍵問題。他說:“一方面我們大家對搞這么大的工程經驗都嫌不夠,另一方面各位同志都是我國經驗很豐富的專家。我們要這樣辯證的看問題,我們有信心、有志氣建好三峽工程,我們又要如履薄冰地對待三峽工程,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關鍵問題,只要是關鍵問題,千萬不要放手?!?/p>

    他親自研究和指導研究、審定了一系列三峽工程重大方案,審查意見提出對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的一系列重大修改。如今,按照審定的初步設計方案實施建設的三峽工程,已經經歷了實踐的考驗,證明審定的初步設計方案是可行的、可靠的。

    1999年,三峽建委批準成立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任命錢正英為組長,張光斗為副組長。張光斗先生負責起草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工作任務書。此后,年近九旬的張光斗先生每年至少兩次到三峽工地,每次到工地堅持深入到施工現場檢查施工質量。

    2000年4月,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真實了解關鍵工程部位的施工質量,89歲的張光斗先生爬下40多米高的腳手架,到導流底孔檢查質量,記者為他拍下一張珍貴的照片。

    張光斗先生個性要強,在腳手架上不讓人攙扶,堅持自己走。陪在他身邊的一位清華大學教師說:“我知道他當時已經精疲力竭了,因為他不時碰到我的胳臂上的雙手冰涼,艱難邁出的兩腿也在微微發顫??赐陮Я鞯卓追祷嘏滥_手架臺階時,擔心他腿軟撐不住,會滑下去,我只好在他前面慢慢走,擋著他。就是這樣,他仍然堅持查看了兩個底孔?!?/p>

    事后,張光斗先生告訴錢正英組長:“我實在是爬不動了,要是還有力氣能爬,我一定再去多檢查幾個底孔?!?/p>

    “我從小喜愛工程,長大后為我國的葛洲壩、荊江分洪、三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做了一些工作。我總感到受之于國家和人民的多,而為國家和人民貢獻的少,深感汗顏?!睆埞舛肥冀K這樣評價自己。他的赤誠與堅守,如同他參與修建的系列大壩,成為后輩工程師的精神坐標。

    如今,長達2309米、海拔高程185米的三峽工程如同攬山挽水的巨臂,守護著一江安瀾。它正全面發揮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如磐石臥龍一樣默默護佑長江兩岸兒女的幸福。依托三峽工程,中國水電走出一條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學習跟跑并跑到領跑,直至全面超越的成功之路。

    那些以科學為刃、以救國為志的英雄們,以高度的民族自覺與擔當精神,將智慧化作烽火中的鎧甲,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科技長城。他們的精神跨越時空,激勵著今天的我們在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繼續前行。

    97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