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 id="iiii0"></tt>
    <li id="iiii0"></li>
  • <li id="iiii0"><table id="iiii0"></table></li>
    <li id="iiii0"><tt id="iiii0"></tt></li>
  • <tt id="iiii0"></tt>
  • 當前位置:首頁 > 排行榜

    青春足跡丈量振興路——對話貝家莊市派第一書記的“泥土答卷”

    發布時間:2025-07-14 11:11:45 丨 來源:中國網 丨 責任編輯:


    2025年7月3日,泰山科技學院淬煉商學院“紅色傳承,青春筑夢”“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深入山東省泰安市貝家莊村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市派第一書記伊安親自參與指導,深入座談交流。在面對面、手把手的傳授與指導中,基層黨員干部的務實作風和忠誠擔當呈現在實踐團眼前。

    “初來時,只知任務重大,感覺肩上壓著沉甸甸的‘責任’二字,既激動又忐忑?!被叵腭v村伊始,伊安坦言。與最初的設想截然不同,深入村莊肌理后,她才發覺“振興”二字遠非紙上藍圖那般簡單明了。如何最快地摸透村情民意是駐村幫扶工作面臨的首要難題。面向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她意識到,需求往往藏于家?,嵥橹?,要真正讀懂鄉村,就必須先當學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挨家挨戶走訪群眾,用最真誠的方式走入村民心里。

    (圖為伊安書記與村民進行溝通交流 譚姝煒供圖)

    “重構不是簡單的復原,而是要真實再現當年的工作場景?!痹谌諒鸵蝗盏姆敝毓ぷ髦?,伊安深感貝家莊村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并決心以此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落腳點。在為期一周的實踐中,她與實踐團共同開展地下聯絡站舊址的場景重構工作,講解革命歷史,對照場景細節,指導物品擺放。斑駁的墻面、做舊的報紙賬本、精心還原的電報機,都好似在共同無聲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

    (圖為伊安書記參與聯絡站舊址場景重構 田璐璐供圖)

    文化底蘊有了,如何將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有效利用變成了新的難題。伊安表示,"首先要加強村里孩子的革命傳統教育。像貝家莊紅色鄉情記憶館、聯絡站舊址等重要的紅色教育資源,承載著特殊的歷史價值和教育意義。應該通過沉浸式的參觀講解,讓紅色歷史可知可感,讓紅色基因植根于孩子們的心靈深處。"為此,她帶領貝家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參觀復原后的地下聯絡站舊址,生動講解革命時期的老式設備及其背后的故事,耐心解答孩子們拋出的每一個問題。

    (圖為伊安書記為幼兒園孩子們講解電報機 譚姝煒供圖)

    當實踐團談及駐村工作經歷所帶來的體會時,伊安打開了話匣子:“群眾工作沒有捷徑,信任比權威更重要。這一年半的駐村時間,讓我身上的書生氣漸漸的褪去,身上沾滿了泥土香。最大的收獲,就是能力的重塑和心靈的洗禮?!庇鴮嵺`隊員探求的目光,她笑著解釋道,駐村工作使她走出了辦公室的舒適區,直面了社會上最鮮活的現實問題?!安还苁蔷C合協調能力還是群眾工作能力,這都是難以獲得的寶貴經驗。用真心真情竭盡我所能干的每一件與大家息息相關的小事,就是值得驕傲的。其中最驕傲的,既不是項目也不是經濟數字,而是村里的村民對我說,咱村現在不一樣了?!闭沁@段與村民朝夕相處、同甘共苦的日子里,使伊安對“以人民為中心”有了更接地氣、更加深入的理解。

    (圖為伊安書記與實踐團成員合影 譚姝煒供圖)

    從機關干部到基層治理的“實干家”,伊安用雙腳走出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堅實足跡。她穿梭于鄉間小路的身影,不僅定格在了實踐隊員的鏡頭里,更深深地烙印在了鄉親們的心中。她的經歷,亦是眾多市派第一書記投身鄉村振興實踐的真實縮影。他們收獲了一生受用的精神財富,留下的是一個個被喚醒、被凝聚、充滿希望的新農村。

    97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