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元宇宙科技傳播專委會、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聯合主辦,中國城市發展聯盟、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協辦的“跨界之問·共筑未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青年領導力培養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此次研討會匯聚了來自教育、科技、藝術、文化等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藝術與科技融合在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實現中的創新路徑,以及青少年領導力培養的新模式。
多方致辭: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可持續發展價值
會上,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副理事長陳銳強調,藝術作為激發創新思維的重要源泉,與科技結合能夠傳遞更深層次的人文溫度,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
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邱長海表示,通過藝術創作引導青少年深入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以藝術為橋梁突破文化邊界,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新一代領導者。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特別顧問陳蘭珍指出,藝術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正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開辟新思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踐行著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使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主旨演講中進一步闡述,藝術與科技的結合自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就長久存在并日趨緊密,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人類的體驗,她期待這種結合能為青年人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并期待此次研討會為創新者群體積蓄力量。
四大項目啟動:激發青年創新實踐
會議期間,多項重要藝術與科技項目正式發布?!八囆g向未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主題藝術展演、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藝術素養測評啟動儀式”、“新物種·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想象力開發者大賽暨野外科考研修營啟動儀式”和“麥浪劇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學生戲劇共創行動”等項目發布儀式成為備受矚目的亮點。
這些項目將通過藝術創作、野外科考研修等多種方式,提供多樣化實踐平臺和難得機遇,鼓勵年輕人運用創新思維,通過“可持續發展+藝術+科技”的多維方式,探索未知領域,為實現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圓桌對話:思想碰撞聚焦未來
會議還設置了“未來之問”與新物種想象力之旅、“藝術向未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藝術素養”兩場圓桌對話,現場氣氛熱烈,嘉賓結合個人經歷和所在行業,貢獻了獨到的見解。
在“未來之問”與新物種想象力之旅圓桌對話中,主持人岳路平以其深厚的學術背景和敏銳的洞察力,圍繞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科技倫理憲章的構建以及未來教育的新模式等議題與嘉賓展開對話。嘉賓們以“新物種”野外科考營的經歷、使命和目標,探討如何將“新物種”辦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活動。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指出,我們研發人工智能應為人類提供平等機會,認識技術、了解技術,突破年齡限制,將經驗與學習素養凝聚成新的增長力,并應強調哲學思考的重要性。
跨媒介藝術家、微米公司創始人魯大荒探討了AI對概念認知的影響,他認為“新物種”是AI與CI(Collective Intelligence,人類群體智慧)的組成,并關注AI在未來的占比及“新物種”實驗室在教育上的獨特嘗試。強調保持多元性、差異性的必要性。
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院長、“新物種”發起人楊溟則反思了人工智能的意義,強調不能喪失人類與生俱來的感知能力,如反思、識別、想象、創造等。
北京服裝學院助理教授、虛擬仿真實驗室負責人王濤以其跨學科的教學改革實踐,生動描述了科幻創意與設計創新、藝術與AI的有機融合。
參加過“新物種”科考的四川大學學生齊景尚和中央美術學院學生歐陽秋月則分別強調了保護想象力和創造的重要性,以及科技發展中應堅守人類愛的權利。
在“藝術向未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藝術素養”圓桌對話中,主持人王鶴以其對藝術教育的深刻理解,引導嘉賓們聚焦藝術教育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藝術與科技融合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以及藝術素養測評項目的意義等話題。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張德祥運用中外實例,闡述了藝術對各方面發展的促進作用,他認為藝術能夠激發創造力和領導力,同時他也強調了國內對藝術的重視促進了科技進步,并指出學習不應只注重考試分數,應五育并舉,眼光長遠全面發展,注重藝術對于其他課程學習的相互促進作用。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秘書長周長征分享了藝術美育的無國界性,以及改變家長功利心態的重要性,他認為要回歸教育本職。
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邱長海強調了知識產權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以及從孩子開始鼓勵創新的重要性,他認為未來是年輕人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揚州大學音樂學院琴箏學院聯合創始人林加平提出通過AI建立更全面的創新能力,以及藝術在教育公平中的作用,他希望活動能夠成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傳播載體,并舉辦更多活動促進教育公平。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領導力發展中心戲劇專向發起人楊若凡闡述了公辦教育在藝術教育資源上的不足,并結合自身創辦藝術比賽的實踐和經歷,闡述了藝術對領導力、創造力的培養作用,她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學生學習藝術仍有價值,藝術能培養領導力、創造力、感受力等,不會影響其他學習,反而會促進其他方面發展。
共識凝聚:以藝術教育培育未來領導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以深具洞察力的論述,為藝術教育的全球價值注入新內涵。她在總結發言中指出:“藝術教育是基礎性教育,它不僅助力孩童與青年構建全球化思維與民主意識,更能‘促進數學、科學等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在國際學校的實踐已反復印證,藝術素養卓越的學生,往往在邏輯分析、科學探索和其他學科學習過程中展現出同等優勢?!彼M一步闡釋,藝術與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等時代議題存在深層互動:“藝術教育是倫理建設的催化劑,它通過培育同理心推動社會包容,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相關文件和有關講座活動,已經并且持續在這些方面發揮作用?!贬槍夹g倫理困境,她提出獨到見解:“技術是由人創造的,其并沒有自主意識。如果技術不能很好的服務于人類,就失去了意義?!辈粌H藝術教育對跨學科能力具有賦能作用,伊琳娜·博科娃更呼吁全球教育體系將藝術視為連接人文與科技、現在與未來的核心紐帶,為教育創新與社會責任提供全新思考范式。最后,主持人王鶴以一句“學習藝術讓你更幸?!睘檫@場深入的對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與會嘉賓一致呼吁,應加強藝術教育投入,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領導者奠定堅實基礎。
與會者表示,此次研討會為藝術與科技融合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也為青少年領導力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各方將繼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藝術與科技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為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
?微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