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劇照
為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11月22日,中英法多語種、多媒體皮影戲《貝熙業在西山》在海淀上莊鎮的京西皮影非遺文化園成功首演。北京市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為運營新媒體加強海淀文化的海內外傳播,指導、支持北京龍在天皮影藝術劇院創作此部皮影新戲。民間皮影藝術家手工雕刻的10米牛皮長卷《貝熙業在西山》在演出場地隆重展出。主題文創皮影藝術品“點亮西山”系列《西山雕樓》、《貝大夫橋》完成樣品設計,首次發布亮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中法實驗學校、海淀區委老干部局等200余人參加了首演活動。
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于佩麗介紹:“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海淀創新傳播方式,發揮海淀非遺優勢,策劃創作中英法多語種、多媒體皮影戲《貝熙業在西山》,講述被習近平主席譽為開辟自行車'駝峰航線'的國際友人貝熙業在海淀西山英勇無私支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救治八路軍傷員的真實故事,用多語種、多媒體方式加以藝術化呈現,紀念貝熙業醫生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p>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文化學院書記李勇深切緬懷這位為中國人民抗戰事業做出突出歷史貢獻的法國醫生——貝熙業,贊譽他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把寶貴的藥品運往中國抗日根據地?!八侵袊嗣裼啦粫暮门笥?!我們用法語為皮影戲配音,就是呼喚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使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弘揚”。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書記殷悅女士也應邀出席活動,她特別向現場的小朋友介紹了英語專業大學生參與《貝熙業在西山》創作、配音的過程,認為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很有意義,鼓勵大學生、小學生多了解歷史知識,運用多種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京西皮影”傳承人王熙說,“海淀非遺”再出新,故事講出“國際范”,海淀區是貝熙業故事的發生地,是中法文化民間交流的承載地。在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指導下、支持下,我們創新了皮影藝術的傳統表現形式,從民間視角講述國際友人的故事,加深兩國民間友誼,促進中法人文交流和文明對話。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皮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林中華表示,“小皮影,大文化。中英法多語種皮影戲《貝熙業在西山》首演,是我國民間皮影藝術家對中法人文交流和世界文明對話的新貢獻,是人類文化互融的新亮點。我們將非遺文化、歷史情感和時代精神融入民間往來,希望在新的歷史時期,譜寫中法兩國民間交流的新篇章”。
學生和演員合影
?微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