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陽谷縣第三中學(以下簡稱“陽谷三中”)全面貫徹落實《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及《山東省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實踐出真知,特色育人才”為核心辦學理念,堅持理論聯系實踐,興趣驅動發展,傳統融入創新,構建了“校本課程——實踐基地——教學活動”三位一體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育人之路。
校本創新理念,引領實踐之路
緊扣新課標,立足新教材,陽谷三中研究開發了一系列特色校本課程。如《雕刻里的時光剪影》《魯莊造紙》等四門非遺文化,《跨學科融合創新項目設計與制作》等六門科創課程,《星火之源·初心之路》等紅色教育……綜合實踐課程順利開展,培養了學生運用學科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構建實踐基地,培育時代新人
陽谷三中始終堅持以培育時代新人為目標,搭建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校內外實踐基地。成立國畫、剪紙、陽谷木版年畫和人工智能四大社團,深入推進校地合作,推動實踐活動迭代升級,打破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界限,形成校園內外、學期前后、課堂內外相融相通的局面。先后與兩所高校、八所中小學結對,與四個非遺保護單位共建聯合體,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搭建了廣闊平臺。
激活興趣潛能,成就全面發展
在新的征程中,三中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以興趣為本、全面發展為理念,面向各類學生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定期開展“筆繪自然之趣”國畫寫生和“創啟之光”人工智能科創等活動,向社會輸送了數以千計的優秀學生,助力數百名學生升入雙一流重點大學;組織學生參與各類科技競賽,榮獲省部級獎項百余項;數年來,充分挖掘陽谷本地非遺文化資源,讓學生體驗剪紙、魯莊造紙以及木雕雕刻、年畫印制非遺傳習活動,領略非遺手藝的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增強學生的家鄉認同感和文化自信;立足陽谷當地實際,舉辦“赤焰青春·紅色傳承”的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前往魯西第一黨支部紀念館考察和研學,舉行紅色故事演講比賽,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激發其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學校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持續推進特色高中綜合實踐工作建設,為培育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而不懈努力,讓特色高中教育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魏軍,張哲)
?微視中國